联系我们

雌二醇(E2)

产品参数

抗体参数

名称 抗人雌二醇抗体(E2 antibody)
应用平台 化学发光、免疫层析
货号 R193a3
推荐用途 检测
来源 单抗,体外培养获得
缓冲液 1xPBS,pH 7.4
纯度 Protein A/G纯化,纯度>95%
储存 -20℃或更低温度,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产品数据

产品数据

正在更新

试用申请

试用申请
雌二醇(E2)简介

雌二醇(E2)简介

雌二醇(Estradiol, E2)是一种常见的内源性雌激素,属于类固醇,水中溶解度小,易溶于油脂类物质。E2在女性育龄期和妊娠期前6周主要由卵巢合成,妊娠后期则由胎盘合成。合成后的E2进入外周循环系统,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HSBG)、白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外周循环中98%的雌二醇以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约60%与白蛋白结合,40%与HSBG结合;剩余的E2则以游离形式存在,扩散到靶组织发挥其生物功能。
在卵巢中产生的E2,由发育卵泡中内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协同分泌,在内泡膜细胞的酶系统作用下,乙酰CO-A或胆固醇先转化成雄激素,雄激素再进入颗粒细胞,经芳香化作用形成雌二醇和雌酮(E1)。绝经后E2主要由雌酮(E1)外周转化而来。
胎盘中的E2是由妊娠期母体和胎儿合成的硫酸去氢异雄酮水解为去氢异雄酮,再转化为雄烯二酮,经芳香化处理形成。

雌二醇(E2)的生物学功能

人体E2可以促进卵细胞的生成和发育,促进卵巢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维持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另外对男性精子发生,精子成熟有重要作用。E2通过与事先结合了休克蛋白(Hsp)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使ER发生变构,释放Hsp,激活ER。受体-配体复合物单体进一步向细胞核内扩散,与靶DNA雌激素反应元件(ERE)上的两个半臂结合,形成同型二聚体或异型二聚体复合物;刺激靶基因转录,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另外E2可与组织中特异性分布的ER亚型(ERα、ERβ)结合,选择性作用靶组织。

雌二醇(E2)的临床应用

A. 不孕症诊断

E2是临床不孕症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可辅助判断生殖内分泌功能是否异常。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随着卵巢中卵泡的发育,E2水平逐渐升高;卵泡发育成熟时,E2水平迅速升高至峰值。下丘脑因E2的正反馈,释放大量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垂体前叶释放大量促卵泡激素(FSH)和少量黄体生成素(LH),促发排卵。不孕的女性排卵期激素水平则相反,由于卵巢分泌E2不足,体内E2比正常水平低;不能形成排卵前的高潮,难以引起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效应,导致不排卵。不孕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闭经等症状。

B. 早期先兆流产、葡萄胎等妊娠期疾病监测

E2水平可用于监测在整个妊娠期的妊娠相关疾病。妊娠初期E2水平可以反映优势卵泡的质量和卵巢黄体的功能。E2虽然在体内的含量比较少,但是整体呈升高趋势;若E2超过排卵的阈值,证明胎盘接替了卵巢黄体的功能,维持继续妊娠,且胎盘单位功能良好。E2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水平联合监测,可以预测早期先兆流产。E2结合孕酮、抑制素B水平可预测妊娠者患葡萄胎的风险。

C. 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诊断

E2是诊断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的特异性指标。正常月经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主要是E2,95%的E2来自于卵巢的优势卵泡和黄体。绝经前期,黄体分泌不足,E2下降;进入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E2分泌量显著减少,垂体因缺乏激素的反馈作用,FSH、LH分泌增加。因此E2显著下降,FSH、LH明显升高,可作为诊断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的依据。

D. 辅助判定人工授精时机

人工授精技术本身临床妊娠率较低,影响人工授精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授精时机。E2水平可辅助判断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E2和LH水平可提示卵子的成熟情况,帮助判断注射HCG的时机。E2过低,卵子不成熟或卵子本身发育不良;E2过高,雌孕激素比例失调,胚胎植入能力降低,不利于妊娠。

参考文献

[1] J Guo, RI Duclos, VK Vemuri, et al. The Conformations of 17β-Estradiol (E2) and 17α-Estradiol as Determined by Solution NMR[J]. Tetrahedron Lett., 2010,51(27): 3465-3469.
[2] 吴国英, 王素霞. 连续测定血雌二醇水平对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1):43.
[3] 赵晓民, 徐小明. 雌激素受体及其作用机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12):154-158.
[4] 谈智, 王庭槐. 雌激素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疾病生理杂志, 2003, 19(10):1422-1426.
[5] 陈燕. 人体雌二醇及临床意义[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0(15):1494-1495.
[6] 赖有行, 叶青, 黄瑞玉等. 动态监测血清β-HCG、孕酮和雌二醇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临床意义[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 22(3):83-84.
[7] 解晓红. 更年期妇女血清FHS、LH、E2测定的临床意义[J]. 哈尔滨医药, 2006, 26(5):39-40.
[8] R William, SE Hankinson, PM Sluss, et al. Challenges to the Measurement of Estradiol: An Endocrine Society Position Statement[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3, 98(4):1376-1387.
[9] 王玢, 胡娅莉, 孙海翔等.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 10(7):526-529.
[10] 田秦杰. 雌激素在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和有关问题[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9): 653-655.
[11] 王喜, 郑华丽, 赵建红. 性激素检测在254例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 2010, 30:22-23.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