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一轮猴痘疫情与以往有何不同
猴痘(MPOX)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MPXV是一种包膜的双链DNA病毒,与牛痘(cowpox)、牛痘(vaccinia)、天花(引起天花)等同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2022年,一场全球性的猴痘疫情开始,世界各国都报告了病例。2023年中,全球疫情减弱,截至同年底累计确诊猴痘约9.3万例,涉及117个国家。同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猴痘疫情扩散,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激增。202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的临床符合病例超15000例,死亡人数超过500人,已经超过了2023年观察到的病例数。2024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MPOX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1.猴痘的遗传进化
1.1早前的MPXV进化分支
猴痘病毒(MPXV)于1958年首次在从新加坡进口的猴子身上发现。人类中发现MPXV似乎起源于非洲部分地区。MPXV已经确定的有两个分支:分支I(刚果盆地或中非分支)和分支II(西非分支,亚分支IIa和IIb)。MPXV I型进化支在动物和人类中均有发现,并与散发病例和大规模暴发有关。世卫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研究中描述I型猴痘死亡率约为10%,且儿童死亡多发。IIb型MPXV是与2017年尼日利亚疫情爆发有关的毒株,2022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迄今为止仅在人类中发现。IIa型MPXV只在2003年美国与宠物土拨鼠有关的疫情和1970年利比里亚的一个人类样本中发现过,所有公开信息显示IIa进化支序列均来自西非的动物。[1]
1.2新的MPXV进化分支
刚果民主共和国猴痘疫情与I型MPXV的两个亚型(Ia型和Ib型)有关。Ia型MPXV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行,主要影响儿童,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包括引入人畜共患疾病后的人际传播。Ib型MPXV是2024年首次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的新毒株,目前在该国东部蔓延;主要影响成年人,多数情况下通过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2024年Ib型MPXV扩散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周边国家,同时也报告了Ia和II型MPXV病例。
有证据表明I型MPXV与II型MPXV相比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关于新发现的Ib型MPXV,目前尚无足够信息描述其导致的猴痘严重程度。世卫组织秘书处建议不要过度解读现有数据来计算不同分支/疫情的粗略病死率。[1][3]
2.最新风险地区划分
2024年8月19日,世卫组织秘书处根据受影响人口群体、主要传播方式和所涉及的MPXV进化支的评估结果,对当前地理区域进行了猴痘风险等级分组:
1)高风险地区 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及其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已知MPOX流行地区;
2)中风险地区 尼日利亚以及MPOX流行的西非、中非和东非国家;非洲和世界其他国家。[3]
3.猴痘流行病学背景分类
流行病学背景大致分为五种。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属于以下情况之一:
A.报告散发病例或持续社区传播的地区,主要通过性网络传播(例如:2022-2024年在欧洲和美洲,2023-2024年在亚洲和太平洋,2023-2024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
B.时发或连续性存在人-人混合传播模式(性传播和非性传播)的地区,影响已知或假定接触过猴痘患者的男性、妇女和儿童(例如:西非和中非的城市或城郊地区,无相关动物接触史)。
C.具有混合传播模式(人传人和动物传人)的地区,包括主要影响农村地区儿童和青年的偶发性或复发性疫情(例如:东非和中非主要流行地区以及西非部分地区)。
对于来历不明的疫情(例如:2003年美国的疫情),应考虑动物向人类传播的可能性。
D.由于缺乏监测或信息矛盾,情况未知或不清楚的地区。
E.未以任何方式报告病例;以及在充分监测的情况下,未报告病例的地区。
这些情况并不是严格的分类,也不受病毒进化支、主要传播方式或其他因素的限制。任何地方的流行病学情况都可能随着疫情的发生而突然改变,或随着新模式的出现而演变。[1]
4.目前人类对猴痘的了解程度
4.1来源及宿主
MPXV的来源和动物宿主尚不清楚。各种小型哺乳动物,如绳松鼠、袋鼠和非洲睡鼠,以及各种猴子和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都易受感染。对几个不同物种的抗体或病毒检测结果表明:MPXV生命周期可能涉及宿主和附带物种的相互作用。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均证实,MPXV的I型比II型分支更具毒性。[1]
4.2传播方式
尽管猴痘数十年来一直在动物中循环,并偶尔传到人类,但现有信息表明,传播可以发生在动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污染环境与人之间。迄今为止,大多数信息来自西非和中非国家,来自其他世卫组织区域的信息较少。
1)动物传人
猴痘病毒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传播给人类。如动物咬伤或抓伤,或在狩猎、剥皮、诱捕、烹饪、接触或食用动物(如非人灵长类动物、陆栖啮齿动物、羚羊和瞪羚以及树松鼠)等。动物群体中病毒传播的程度还不完全清楚,仍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人传人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性皮肤损伤或皮肤粘膜病变发生,这包括面对面、皮肤对皮肤、嘴对嘴或嘴对皮肤的接触以及呼吸道飞沫(可能还有长时间密切接触中的短程气溶胶)传播。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表面或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感染期长短存在差异,但通常在患者皮肤损伤结痂脱落、下面形成新的皮肤层之前都具有传染性。
3)环境传人
传播也可以从环境通过带有传染性皮肤颗粒的污染衣物或床单传播给人类(也称为物媒传播)。通过抖动,这些颗粒会扩散到空气中并被吸入,落在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上,导致传播和感染。根据温度和室内湿度的不同,痘病毒(替代品)在环境中和不同类型表面上的存活时间为1-56天;然而,除了被污染的床单,目前关于表面污染和物媒传播的数据有限。痘病毒通常对环境条件具有更强的耐受力,并表现出高度的环境稳定性。[1]
4.3不确定性和待研究领域
1)传播:
A.了解该病是否存在症状前期或无症状期。
B.了解人传人的途径,包括研究病毒动力学和轨迹与各种体液中的病毒培养之间的关联,及其对传播、感染期、按疾病表现划分的亚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C.反向人畜共患病和溢出事件的可能性。
D.疾病自然史:不同亚群(新生儿、儿童和年轻人、免疫抑制者、孕妇和老年人)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重症风险因素。
2)合并感染:其他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艾滋病毒)、性传播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及其他、寄生虫感染(疟疾、登革热、丝虫病)等。了解合并感染是否会影响传播和疾病严重程度。
3)皮肤护理、皮疹管理和营养的最佳对症护理方式。
4)针对眼部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最佳优化护理。
5)康复患者(包括母亲和婴儿、免疫抑制者)的长期结局,是否存在病毒后综合征?
6)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
7)卫生工作者的暴露风险分类和暴露后预防。
8)了解猴痘病毒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及其消杀病毒特性(即活性成分和浓度、接触时间)。
9)病毒在环境中和物体表面上的稳定性。
10)废水采样和预测趋势以进行疫情应对。
11)了解减少疾病传播的最佳通风措施。
12)将患者隔离的基于传播预防措施的持续时间(何时可以解除基于传播的预防措施)。
13)居家护理的效果(经验教训、护理模式等)。
14)病毒进化的特征。[2]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pox-2024-2027[A/OL].(2024-4-27)[2024-8-23].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92907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linical management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monkeypox:Interim rapid response guidance[A/OL].(2022-6-10)[2024-8-23].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MPX-Clinical-and-IPC-2022.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irst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2005) Emergency Committee regarding the upsurge of mpox 2024[A/OL].(2024-8-19)[2024-8-23].
https://www.who.int/news/item/19-08-2024-first-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upsurge-of-mpox-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