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

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是人体储存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其半衰期可长达25天,稳定性良好,浓度高,是维生素D3(VD3)经羟基化生成的活性产物,可作为临床评估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有效标志物。

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生物学功能

25-OH-VD3是维生素D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而维生素D不具有生物活性,需经活化才能发挥生物学功能。

Vitamin D activation pathway-OkayBio

图1维生素D的活化路径

如图1 所示血液中的维生素D2和D3由相应结合蛋白送至肝脏,在25-羟化酶作用下生成25-OH-VD3。25-OH-VD3不能直接作用于组织,需要经血液运输到肾脏,经再次羟基化形成高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1,25-(OH)2-D3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参与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矿盐的平衡,调节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除此之外,还具有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功能。

25-羟基维生素D3临床应用

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的含量是临床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有效指标。维生素D能保证人体正常发育、维护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D缺乏除了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有直接关系,还与多种疾病存在相关性:

维生素D缺乏症

如表1所示,不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者血清25-OH-VD3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疾病名称 血清25-OH-D3含量
营养性佝偻病 低于5ng/mL
软骨病 低于25ng/mL
骨质疏松 低于30ng/mL有骨折风险;
低于25ng/mL有跌倒风险

表1 不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与25-OH-D3含量的关系

代谢综合征

血清VD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代谢综合征(MS)患病风险成负相关。有研究表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含量小于15 ng/mL的人群与含量大于26 ng/mL的人群相比,前者血糖更高,且高血压患病风险提升2倍。体内血清25-(OH)D含量每降低0.29nmol/L,腰围增加1cm;每降低0.74nmol/L,体重指数增加1kg/m2

心血管疾病

人体内维生素D浓度低于最适水平时,会引起甲状旁腺素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引发心血管系统风险。有研究团队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八年的跟踪随访发现:体内血清25-(OH)D含量低于8ng/mL的人群比含量高于28ng/mL的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高。

恶性肿瘤

维生素D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VD缺乏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研究表明血清25-(OH)D含量每升高20ng/mL,结肠癌发病率至少减少40%;如果25-(OH)D含量充足,妇女乳腺癌患病风险会显著降低。

感染性疾病

维生素D可诱导内源免疫细胞表达抗菌肽,从而发挥抗菌、抗病毒的作用;VD缺乏会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感染。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 王安平, 田科雄等. 维生素D3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J]. 饲料研究, 2009, 6; 38-41.
[2] 张艳梅. 羟基-D3的生理功能和机理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6, 34(2); 76-78.
[3] Priemel M, yon Domams C,Klatte TO, et a1.Bone mineralizationdefects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histomorphomertic annlysis ofiliac crest bone biopsies and circulating 25-hydr0xyvitamin D in675 patients [J]. Bone Miner Res, 2010, 25; 305-312.
[4] 詹克勤, 张玉红, 彭卫华等. 25-羟基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和骨钙素检测对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31(6); 583-584.
[5] Mertens PR, Muller R. Vitamin D and candiovascular risk[J]. IntUrol Nephro1. 2010, 42; 165-171.
[6] 李军军, 丁晓春. 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20(2); 130-131.
[7] 马丛丛, 刘彦琴.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2); 431-434.
[8]Adam JS, Hewison M. Update in vitamin D [J]. Clin EndocrinolMetab, 2010, 95; 471-478.
[9] 江巍, 高凤荣. 维生素D缺乏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20(3); 331-337.
[10] 毛萌, 刘震. 维生素D3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J]. 华西医学, 1991, 8(3); 299-301.
[11] 周剑锁, 张捷. 维生素D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13, 28(6); 539-543.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