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PG)的定量检测方法


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胃蛋白酶非活性前体,包含PGⅠPGⅡ两个亚群。人体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变化可反应胃粘膜的功能情况。血清PGⅠ和PGⅠ/PGⅡ(PGR)值下降是临床早期胃癌筛选的有效指标。除了PG水平,临床上还需结合患者体内G17水平、幽门螺杆菌(HP)水平以及胃镜活检等其他检测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胃蛋白酶原的临床定量检测方法较多,目前主要有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微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以及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

原理简介

1. 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Flow fluorenscence immunmicrobeads assay, FFIA)

该技术以荧光编码微球和双激光流式检测技术为核心,通过荧光标记PG抗体溶液,加入检测样本,再加入交联特异性捕获抗体的荧光编码微球悬液,形成夹心复合物(交联捕获抗体的编码微球-PG抗原-荧光标记PG抗体复合物)。复合物被鞘液隔开逐一通过激光检测,通过不同的激光通道分别识别出编码的微球和荧光标记PG抗体。编码微球上的标记抗体荧光值与样本中的PG抗原呈正比,再通过相应的校准品标准曲线计算出相应的样本PG含量。

2.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

在荧光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利用镧系元素荧光寿命长的特点,根据波长和时间进行信号分辨,有效排除非特异性荧光。采用镧系元素标记胃蛋白酶原抗原;与检测样本发生免疫反应,最后检测荧光强度来判定样品中抗原的水平。

3.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Particle enha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PETIA)

由免疫比浊的方法发展而来,分为散射比浊和透射比浊两种检测法。其原理相似,都是将单克隆PG抗体交联到胶乳颗粒表面;加入检测样本,发生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胶乳颗粒复合物;反应液的散光性或透光性能改变,其浊度变化程度与样本中的胃蛋白酶原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此方法原理是用发光物质或酶标记PG抗体,与样本中的胃蛋白酶原抗原反生免疫反应后,加入氧化剂或者酶底物而发光,通过检测发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判定样本中PG抗原浓度。其标记物主要有化学发光物质、酶标记两类;常用标记物分别为吖啶酯类化合物(AE)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常用的反应方式有双抗夹心、竞争、间接、直接ELISA。其原理用酶标记的抗体或者抗原指示免疫反应,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表面,使免疫反应在固定相上进行。通过酶底物显色反应判定是否存在免疫反应,根据颜色深浅进行半定量,目前常用标记物为HRP。

6. 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

主要原理是竞争性抑制,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提纯的PG抗原,待测样本中的PG抗原与标记PG抗原共同与定量的PG抗体结合。反应平衡后,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求得未标记的样本PG抗原含量。

检测方法比较

如表1所示,放射免疫分析由于其示踪物质具有放射性,所以应用受限,普适性差。ELISA成本低,可进行定性和半定量,适用于基层医院。近年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应用广泛,这两种方法成本相对较低,灵敏度高于ELISA,适用于大、中型医院。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微球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灵敏度高,但成本高,检测需要配备昂贵的仪器,适用于有条件的医院。

表1 检测方法比较

检测方法 优点 缺点
FFIA 灵敏度较高,可同时检测多个指标,检测效率高,可进行高通量检测。 显色本底高,定量分析范围受限。
PCT 早期严重全身性细菌感染。 局部感染和慢性感染。
TRFIA 示踪物稳定,灵敏度较高,适用于超微量分析,定量分析量程宽,可排除非特异性荧光。 成本高,需要昂贵的检测仪器;超微量分析时易受激发光的杂散光影响。
PETIA 稳定性好,成本相对低,普通生化分析仪即可检测。 灵敏度较低。
CLIA 抗干扰能力强,成本相对较低。 检测速度慢。
ELISA 成本低,适用于定性检测。 适用于半定量。
RIA 灵敏度高,适于微量分析。 具有放射性,会对人体或环境造成污染;且不稳定,效期短不易保存,重复性差,不能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忠发, 骆安德, 卢彦蕙等. 胃蛋白酶原的定量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 2016, 38(3): 398-401.
[2] 黄飚, 肖华龙, 张祥瑞等.胃蛋白酶原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4, 24(6): 492-495.
[3] 周伟, 金磊, 孟伟等. 胃蛋白酶原激光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2): 64-66.
[4] Mertz HR, Peterson WL, Walsh JH. ”Familial hyperpepsino genemia”and Helicobacter priori infection[J]. Am J Gas troenterol, 2000, 95(4): 943-946.
[5] 赵建业、朱春平, 李兆申.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价值[J]. 胃肠病学, 2016, 21(6): 376-379.
[6] Hemaila I, DakubuS, Mukkala VM, et al. Europium as a label in time-resolved immunofluorometric assay. Anal Biochem, 1984, 137: 335-338.
[7] 朱国民, 邱峰. 三种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在胃癌筛查中的比较分析[J]. 检验医学, 2012, 27(11): 961-962.
[8] 陶伟, 李亚俊, 杨力. 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研究[J]. 宁厦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11):1054-1057.
[9] 李萌, 吴诗琴. 两种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比较及偏倚评估[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18):2706-2710.
[10] 杨瑞生, 韩正大, 马芬等. 胃癌筛查时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6): 78-79.
[11] 李方和,龚劲松. 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征[J].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1,15(1):73-76.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