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比浊平台

免疫比浊法(Turbidimetric inhibition immunoassay)也被称作免疫浊度法,是一种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自动分析检测系统与抗原抗体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当溶液中的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会从液相析出使溶液产生一定的浊度,当有光线通过溶液时,光线在碰到抗原抗体复合物后就会产生折射或吸收,测定这种折射和吸收后的透射光或散射光,即可得到溶液的浊度,进而计算出样品的含量。

利用免疫比浊平台能够准确的对液体介质中的微量抗原、抗体、药物及其他小分子半抗原物质进行测定,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免疫比浊原理

当抗原与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而且比例合适(一般规定抗体过量)时,形成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聚剂(聚乙二醇等)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反应液中保持抗体过剩时,形成的复合物随抗原量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亦随之增加,反应液浊度与抗原含量呈正相关。当光线通过反应液时遇到这些微粒后会形成折射或吸收,对透射光或折射光强度进行测定即可得到反应液浊度。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抗原标准品进行试验,制备标准曲线,即可求出标本中抗原含量。

免疫比浊技术原理

图1:免疫比浊原理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与光浊度的关系

抗原抗体的比例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反应物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决定了复合物颗粒的大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可以分为三步:

  • 1. 初步形成抗原-抗体二元复合物
  • 2. 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络状复合物;
  • 3. 复合物产生絮状沉淀。

抗原抗体在等价时,抗原和抗体全部结合,即无过剩的抗原,也无过剩的抗体,这时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相等;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复合物随着抗原量递增至而增加,至抗原抗体量相当时反应液浊度达到最高点;当抗原过量时,复合物小,光散射少。所以在比浊法中必须在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进行。

发展历程

在1938年,Libby将光浊度测定原理用到了抗原抗体反应上,并对这种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摸索。但当时由于蛋白质纯化技术不完善,特异性血清制备有困难,因此阻碍了技术的发展。他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却成功地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Schultze和Schwick提出若干种血浆蛋白与其特异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引起液体浊度改变,并可以用比浊计来进行测定,成功地提出了“透射比浊法”。但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当时因其灵敏度低而没有被广泛接受。

1967年,Ritchie提出了用激光散射法来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中方式被称之为“散射比浊法”。这使得常规的凝胶内扩散沉淀法由数十小时缩短为数十分钟。从此,免疫比浊技术开始了快速发展。同时,飞速发展的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对免疫比浊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利用浊度进行的自动检测系统,但由于用激光作为光源,且固定波长,所以灵敏度较低,而且时间一般要2~3h。到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速率比浊计,使抗原抗体结合的反应在几十秒内出结果,这带来了免疫化学测定的革命性的发展。

如今,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更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免疫诊断技术中最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它使得临床化学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尤其为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病因探讨提供了更直接和客观的资料。

免疫比浊分类

按测定方法分类

按照测定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免疫比浊分为终点浊度测定法和速率浊度测定法,前者是测定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完成后测定其复合物的量,后者是在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最高峰(约1分钟)测定其复合物形成的量。

按照检测仪器分类

当光线遇到免疫复合物时会发生透射或散射,对透射光或散射光进行检测均可测得反应液浊度,因此可以按照检测仪器将免疫比浊分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入射光线与光度接收器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检测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免疫透射比浊技术。

免疫散射比浊法:入射光线与光度接收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检测方法(光度接收器与水平面形成0°到90°的夹角)

按照有无增强作用分类

按照有无增强作用可以将比浊分为普通免疫比浊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

普通免疫比浊:值抗原抗体直接反应产生浊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即指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通过EDC偶联上抗体,再于抗原反应,起到信号放大作用的方法。

免疫比浊试剂盒

免疫比浊平台由检测仪器及免疫比浊试剂盒两部分组成,下面就免疫比浊试剂盒做一介绍。免疫比浊试剂盒一般包含3部分:

检测试剂:又分为试剂R1和试剂R2,试剂R1主要是缓冲盐体系,提供抗原抗体比较适宜的反应条件;试剂R2主要成分就是抗体(胶乳比浊试剂盒R2试剂为偶联上抗体的羧基化聚苯乙烯胶乳微球),R2试剂制备是免疫比浊试剂盒的核心技术。

校准品:为检测试剂在生化仪上制作标准曲线的定制和抗原样品。

质控品:为检测试剂在生化仪上的重复性,稳定性的定值抗原样品。

免疫比浊试剂盒评价

免疫比浊试剂盒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精密度:包括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

线性范围:评价试剂在一定范围内的线性程度;

准确度:评价试剂与其他厂家是否具有可比性;

抗干扰能力:评价试剂在一定干扰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测试值与理论值的差距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稳定性:包括上机开瓶稳定性,实时储存稳定性及运输稳定性;

临床应用

免疫功能监测: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C、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轻链k,免疫球蛋白轻链λ、补体C3、补体C4等。

心血管疾病检测: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α等

炎症状况检测: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铜蓝蛋白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

肾脏功能监测: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等。

营养状态监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

新生儿体检: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等

凝血及出血性疾病的检测:抗凝血酶Ⅲ、触珠蛋白等

药物浓度检测:丁胺卡那霉素、卡马西平、庆大霉素、苯巴比妥、苯妥因奎尼丁、妥布素等。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