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临床应用

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别名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根据形式不同可分为:肌肉型(CK-MM)、脑型(CK-BB)、杂化型(CK-MB)和线粒体型(CK-MiMi)四种类型。正常人体组织中通常含CK-BB、 CK-MB、CK-MM这3种类型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主要存在于脑、肾和子宫组织,血清中几乎没有;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占血清中CK的0~4%;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占血清中CK的96%~100%。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血清中CK-MB和CK-MM水平均升高,但由于心肌是人体唯一含CK-MB最多的器官,约有15-40%,所以CK-MB更具有心肌特异性。

CK-MB的临床应用

CK-MB在心脏中的含量相对较高,是重要的心肌标志物之一,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诊断用途。

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

相关实验表明,在症状发生后的12~48h进行分析,CK-MB的临床灵敏度和临床特异性分别为96.8%和89.6%,这就使其在众多心肌标志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对AMI临床诊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CK-MB在AMI发生后的4~6h就会超过正常上限,24h达到峰值。另外,结合cTnI、Myo等其他心肌特异标志物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预后判断

UAP易容发展为AMI或猝死,由于传统的酶学指标和心电图对一些急性心肌梗死及小灶性心肌梗死等微小心肌损伤的患者难以检出,使得临床医生很难对UAP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而CK-MB的测定解决了这个问题,临床医生可根据CK-MB定量检测结果来判断UAP患者的预后情况,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到达最佳治疗效果。

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分层

对于缺血性心肌损伤,特别是AMI,为了解疾病历程,可利用CK-MB质量升高的程度对该疾病进行危险分层,以便于临床医生指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监护溶栓效果,确定再灌注

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当被阻塞的冠脉再通时,心肌中的CK-MB被血流冲刷出来,引起血液中CK-MB质量升高,峰值时间提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CK-MB定量检测结果来观察治疗效果,判断溶栓治疗在短时间内有效与否,确定心肌再灌注等。除此之外,CK-MB质量还可以用于AMI早期诊断,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的大小或再梗死。
CK-MB可用于多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医生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疾病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判断,从而充分发挥CK-MB活性检测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萍, 彭志英, 刘关键. 心肌标志物作用的系统分析[J]. 华西医学, 2001, 16(2).
2.徐国宾, 黄燕, 王蕴峰. CK及其同工酶CK-MB测定方法学进展和临床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31(12).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