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白(FER)的临床意义

铁蛋白是1937年Laufberge首先分离出来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含铁蛋白质,它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中。

Ferritin结构特点

铁蛋白由球形蛋白质外壳和铁核心两部分构成。铁核心中的铁是以三价铁的氢氧化铁磷酸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核心中的铁原子含量不等,一般是2500-3000个,最多可达4500个,在铁核心的外周有24个蛋白质亚基围绕,形成外壳,该部分蛋白成为去铁蛋白,它的外表凹凸不平,内面形成脊状突起,延伸迂回,形成四组形态十分相似的囊状结构,每个囊状结构内含有许多空隙,由外向内通向铁核心,成为铁原子核其它小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铁蛋白的L亚型以及H亚型
铁蛋白形态结构

去铁蛋白由两种亚基按不同比例组成,一种是重亚基(H),分子量约为22000,另一种是轻亚基(L),分子量为19000,含H亚基多的其等电点(PI)偏酸,称酸性铁蛋白,含L亚基多的,PI偏碱,称碱性铁蛋白。人类肝、脾组织中,90%以上是含L亚基的碱性铁蛋白,心肌、胎盘则以含H亚基的酸性铁蛋白为主,实验证明,H亚基是维持铁蛋白摄取铁的功能单位,H亚型亚铁氧化酶使Fe2+氧化后迁入铁蛋白,而L亚型的作用在于促进蛋白渴内铁核的形成。

Ferritin生理功能

铁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贮存铁并对铁给予调节。1946年,Grandck证明铁蛋白有调节铁的吸收作用并创立了粘膜阻滞学说。目前认为,在肠粘膜更新过程中,吸收进入新生肠粘膜细胞中的铁量可诱导去铁蛋白的合成.而后者的多少又可调节肠粘膜吸收铁的百分比。一个75kg体重的成年男性,体内铁含量约为3500mg,其中1100mg为贮存铁。当体内铁增加时,铁蛋白可以将铁摄人以无害的三价铁贮存,这就避免了细胞内高浓度游离铁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当体内需铁量增加,细胞内游离铁减少时,铁蛋白又可以随时释放铁,供机体所需,铁蛋白是最容易。

动员出来的一种铁储备。正常情况下铁蛋白含量能直接反映铁储备的多少,血清铁蛋白含量与骨髓外铁染色成正相关。

铁蛋白临床测定的参考值

铁蛋白是人体中用于储存铁的蛋白质,血清中的铁蛋白含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整体的铁含量,目前大多以成人血清FER浓度<15ng/ml作为缺铁指标,血清FER浓度>100ng/ml不支持缺铁,血清FER浓度>300ng/ml为增多的标志。

临床应用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贫血,其主要原因是铁的缺乏。近年来研究发现,铁蛋白是缺铁性贫血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缺铁期,贮存铁减少,血清铁蛋白开始下降,其它铁生化指标无变化;第二阶段是铁不足的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血清铁降低,红细胞形态正常;第三阶段是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各指标改变外,伴有低色素小红细胞改变。由于血清铁测定误差较大,一日之内不同时间测定同一个体差异较大,且易受机体生理情况的影响;而血清铁蛋白一日间波动较少,特别是在储存铁耗尽前或贫血发生前,其浓度即已降低,比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浓度更能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情况。因此,血清铁蛋白测定被许多临床专家称为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可靠和最敏感的指标,特别是可及早诊断体内铁缺乏使之得到早期治疗。

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内铁蛋白释放人血是血清铁蛋白升高的重要因素,血清铁蛋白在治疗前和未缓解时升高,完全缓解时明显。

慢性肝炎

人体肝脏是铁的主要储存场所,也是铁蛋白合成及含量最多的地方,约50%的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在慢性肝炎感染过程中,由于肝细胞炎症反应使铁蛋白合成明显增加。另外,由于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使铁蛋白释放人血或由于肝脏受损处理铁蛋白能力下降造成血清铁蛋白上升,铁蛋白增高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星平行关系。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可提供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信息,对预防复发、延长缓解具有实际意义。

恶性肿瘤

FER作为肿瘤标志物之一,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的筛查和诊断,有研究表明肝癌、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FER显著增高,因此FER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大多数恶性肿瘤,特别是有淋巴结、肝脏等转移时,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增高,一般>500ng/ml。联合测定铁蛋白和其它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也可作为肿瘤的诊断、疗效、预后、是否转移和是否复发的判断指标。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