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PCT)与降钙素(CT)的区别

降钙素(CT)与降钙素原(PCT)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志物。虽然两者名字相近,但是在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上两者具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就降钙素与降钙素原的区别做一介绍。

降钙素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肽,分子量为3500,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家族中的一员。

PCT由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Calc-I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体,PCT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1-57位N-残端,60-91为降钙素,96-116为降钙蛋白。

PCT的氨基酸序列

图1:PCT氨基酸序列

降钙素与降钙素原的合成

PCT与CT的合成路径如下:首先甲状腺C细胞合成前肽降钙素原,前降钙素原主要有N端的82个氨基酸、活性降钙素(32肽)和降钙蛋白(katacalcin,21肽)3部分组成,前降钙素原进入内质网,经糖基化和酶切除前导肽转变为降钙素原(PCT),PCT又经不同蛋白酶分别作用,先切除N端肽形成57肽,再进一步降解,即生成成熟降钙素和降钙蛋白,成熟降钙素的C末端经酰胺化最后形成活性降钙素。

PCT及CT的合成代谢

正常代谢情况下,PCT在体内产生后会很快裂解成CT,因此外周血循环中浓度很低,几乎不能被检出;在炎症条件下,甲状腺C细胞以外的其它细胞合成和分泌PCT,即炎症条件下PCT和降钙素的产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上的区别

PCT和CT虽然在表达合成上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其生物学功能与临床意义完全不同。

生物学功能

CT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协同调节体内钙磷代谢: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刺激成骨细胞成长,即抑制骨脱钙,防止钙丢失,进而使血液中钙降低;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排磷增加,从而降低血液中的磷含量。

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降钙素升高见于:孕妇、儿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胃泌素过多、肾衰、泌尿系感染、急性肺损伤、髓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降钙素分泌细胞癌、白血病、骨髓外骨髓增殖症、肺癌、食管癌、乳腺癌;降钙素降低见于:甲状腺先天发育不全、甲状腺全切病人、妇女停经以后、低血钙、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降钙素原在健康人体外周血循环中浓度很低,几乎不能被检出。但在炎症特别是细菌感染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PCT,且可以产生大量的不被降解的PCT,因此外周血中PCT的浓度会升高,是细菌感染/脓毒血症的生物学指标。

  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PCT)
  • 早期诊断:细菌感染后快速升高
  • 改善诊断准确度:细菌感染时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 治疗决策的支持:快速反应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降钙素(CT)
  • 骨质疏松标志物:判断骨代谢状态
  • 甲状腺髓样瘤(MTC)标志物:筛查和辅助诊断、术后检测
  • 体检筛查: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辅助诊断

总的来说,降钙素(CT)是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一种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可以降低血钙水平;而降钙素原(PCT)是用来评估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指标,降钙素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降钙素原为疾病感染监测的一个指标。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